观察|加速“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临港科创城建设首发推出“零成本”起步

观察|加速“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临港科创城建设首发推出“零成本”起步

hyde1088 2025-08-23 中式家装 2 次浏览 0个评论

成立六年的临港新片区,既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也是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在近日举行的上海“临港科创城”推进大会上提到一组数据:2019年至2024年,临港新片区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679个,总投资额7300亿元,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新片区成立之初的254家,增长至2024年年底的1596家。

“特别是临港利用制度创新的先发优势先行先试,加大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联动协同,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突破,科学家敢干、企业家敢闯、社会资本敢投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改处处长陆瑜在大会上表示,回顾过去六年,社会各界对临港的发展已形成三大共识: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承载地以及“年轻的城、年轻人的城”。六年来,新片区累计引进、落户人才超14.1万人(次),年均增长80%。

临港接下来要描绘第四张名片:把临港打造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之城。

8月21日,临港新片区正式对外宣布建设“临港科创城”的战略目标:计划通过5年努力,把临港打造成为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地、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试验场和青年创业发展的理想家园。到2030年,建成10个国际一流的高能级实验室;打造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万名。

临港科创城建设全面推进,侧重“1-10”环节

临港科创城建设的全面推进有何底气?陆瑜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发展至今,临港已具备了大力发展创新创业的坚实基础。”

其表示,过去六年,临港的科技创新重在筑基搭台,已在源头创新、应用创新、企业孵化等方面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生态。

陆瑜着重提及,“临港产业集群越来越成规模之后,本身就在不断地裂变出创业项目,比如集成电路、智能汽车等就有很多创业企业选择入驻临港,因为这里产业链比较完整。”

以集成电路领域来说,临港新片区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高地,2020年10月正式揭牌的东方芯港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目前也已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规模最大、产业创新力最强的基地。

此外,新片区的科创资源加速集聚,临港实验室和多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即将建成投用;开放型制度体系渐趋成熟,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优势,新片区在“来数加工”、数字文化等领域抢占发展先机;产教融合持续深化,12所高等院校集聚,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持续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翟金国在大会现场表示,有着丰富产业生态和极低创业成本优势的临港新片区,是实现科产融合、产城融合的最佳实践地之一。其指出,临港将与张江科学城一起“双轮驱动”,成为上海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陆瑜对此进一步解释称,张江科学城的创新策源能力很强,可以说创新的“0-1”环节非常强,临港科创城则希望发挥自身特色,努力补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1-10”这个环节,即更侧重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要打造一个成果快速转化的高地,这也是临港科创城建设的一个亮点和基础条件。”陆瑜表示,临港的产业基础本身就培育了丰富的小试、中试等平台,上海市也支持在临港导入更多的专业级概念验证中心,同时鼓励企业开放生产能力形成对外公共服务的中试平台,再加上孵化器和加速器,以及推出一些场景,“这样就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一条链,非常完整。”

“你如果有一个idea或者有一项技术,临港就有一条完整的生产线,可以帮你快速转化成产品,这是临港的一个特色。”

翟金国也提到,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上海市科委将积极导入更多的科创资源和平台,推动临港构建更多高水平的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高质量孵化器,助推临港构建更为完善的科创投资体系、品牌力更强的创业大赛、孵化能力更好的转化生态,推动更多的科学家、创业者、投资者在临港找到创业机遇。

“我们将支持临港科创城的建设纳入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的‘十五五’规划,打造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区和年轻人探索新业态新模式的青年创业生态的标杆区。”

翟金国还提到,将重点支持以临港实验室为代表的高能级科创资源的布局建设,加强集成电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等前沿产业的集聚和高成长企业的培育,努力将临港建设成为全球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

五大体系协同推进,临港将迎“二次创业”升华期

实际上,自去年开始,临港新片区已陆续推出科创驿站、“拨改投”创新试点、“360”全周期创客支持政策服务体系等,这些可视作临港科创城建设的热身准备。此次正式对外提出“临港科创城”建设标志着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建设体系也初步形成。

陆瑜当天在现场推介,为实现上述“临港科创城”的战略目标,“临港科创城”将从五大体系协同推进。

一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临港新片区将推动创新策源到成果转化的链路更加贯通,鼓励脑机接口、创新药物、卫星研制等领域的技术转移和人才溢出。聚焦重点产业,建设分阶段体系化概念验证中心。形成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平台、高质量孵化器的全链条赋能。

二是强化前沿产业引领。发挥主导产业溢出效应,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聚焦未来产业赛道,建立潜力科创企业培育库,孵化“种子选手”。依托数据跨境流动制度优势,发展“来数加工”、代码外包、增值电信等跨境数字服务新业态。建设“数字创客社区”,发展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网络直播、短视频等互联网内容产业。发挥“海湖”独特资源优势,打造文旅商体展融合新模式。

三是强化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实施“蓝鲸计划”,吸引领军型、创新型、创业型青年英才在临港发展。建设全球离岸创新基地,吸引海外人才和机构落地。广泛汇聚数字游民、创客、主理人等数字时代的“超级个体”。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校中园、园中校”新模式。升级区域落户政策,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创客服务专员和“人才AI管家”队伍。

四是构建低成本创新创业载体。以环湖总部湾、国际创新协同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为核心,打造5个“临港科创社区”,每一个社区都形成“链主牵引、赛道鲜明、平台支撑、协同孵化、资本加速、职住平衡”的新范式,构建“15分钟”创业就业生活圈。同时将围绕年轻人创业痛点,提供10万㎡0租金孵化空间,20万㎡低租金发展空间,1000套0租金青春驿站,2000套低租金人才公寓,让年轻人在临港创业的成本更低、风险更小、回报更高、成功更近。

五是强化资本加速赋能。设立首期规模6亿元的临港启航系列基金,五年投入3亿元“拨改投”专项资金,全方位赋能初创企业发展。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包括临港科创盾、集成电路共保体等保险支持。设立临港青年创业基金,扶持40岁以下的青年创新创业,并推出“超级个体创业贷”。

值得一提的是,据澎湃新闻记者现场了解,上述首期规模6亿元的临港启航系列基金,将从今年9月份开始具备项目投资能力。

“展望未来五年,临港将迎来‘二次创业’的升华期。我们必以全链条赋能生态、全周期暖心服务,让每一位奋斗者与城市共成长。”陆瑜表示。

探索超常规、差异化打法,首发项目“零界魔方”发布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临港新片区的开发主力军,临港集团当天在大会上发布了“超级个体288行动”方案。

具体来看,即围绕数字时代、智能时代的青年创业“超级个体”,推出“创业空间零租金、居住空间零租金”2项核心举措;聚焦硬核科技、数据加工、跨境直播、跨境医疗、短剧基地、游戏创客、代码外包、小众赛事等8类创新业态;提供资助展业、托底融资、代办落户、精准推介、加持流量、保障网络、优惠物流、便利出海等8项配套政策。

以核心举措之一“办公免费租”来看,临港集团将提供临港新片区范围内位置较好、配套较好、交通便利的商办研办楼宇,引进的创新创业项目可享受3年零租金办公,届满递延2年租金减半。在办公楼宇方面,一期启动10万平方米零租金创业空间。

首发项目“零界魔方”首期推出的办公载体即位于临港科技城创新魔坊园区。临港科技城公司为“零界魔方”的运营主体,当天与迷你谷、智能光疗仪、光翼等12个创业团队进行了首批入驻项目签约。入驻项目涵盖数字经济、慕课达人、数据加工等创新业态。

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零界魔方”负责人朱钢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从创业者真实需求出发,大家很清楚年轻人创业非常不容易,如何让这些‘小苗苗’能够很好地起步,在社会中慢慢成长,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朱钢坦言,作为园区运营方,尽管需要引进大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但同时也要服务中小创业者和他们的员工,“社会是由不同的细分领域共同构成的,那么临港也是敞开胸怀、降低门槛,做好服务,这是我们推出‘零成本’成本入驻最主要的初衷,让这些‘小苗苗’未来可能就成长为‘巨轮’。”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依托“超级个体288行动”,临港集团将形成“集成政策+优质空间+专业服务”的运作模式,打造最解渴、最解忧的青年创业支持体系。

例如,入驻企业有望获得最高8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最高50万元无偿资助、最高50万元“流量券”、最高50万元“算力券”、最高50万元“运力券”、最高10万元“网络券”等具有含金量的配套资源。临港集团还将联合相关方设立“超级个体创业贷”、专属“梦想基金”,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和无偿资助,并对接各层级创新创业活动、头部平台和链主企业,实施“百场千企”推介计划。

同时,发挥流量集采优势,降低投流渠道费用;叠加物流集采优势,把快递费率降到长三角最低;依托临港新片区的制度优势,提供国际专线及数据跨境便利通道,打造长三角网速最快、算力获取最便捷、综合成本最低的创业区;还将提供数据跨境流动、跨境贸易结算、快速报关通关、保税物流仓储等专业服务。在落户方面,将以更大力度实施区域特殊落户政策,对符合临港新片区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予以引进落户保障。

从零起步,无限可能。于勇表示,“围绕创新个体的创业需求,我们将和广大合作伙伴一道,努力探索一套超常规、差异化的打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观察|加速“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临港科创城建设首发推出“零成本”起步》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