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hyde1088 2025-08-29 中式家装 3 次浏览 0个评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城市进化论 Author 肖纯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题图来源:摄 · 图网 _500636473

一寸水深一寸金。

日前,2025 年长江干线宜昌段航道维护疏浚项目正式开工。预计工程完工后,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枯水期维护水深将全部提升至 4.5 米。

放大来看,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全长约 612.5 公里,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 1/5,上连三峡库区,下接下游深水航道——

眼下,向上,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正式获批,新通道设计通航能力为万吨级,一举解决了因三峡船闸导致的重庆航运 " 卡脖子 " 问题。

向下,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整治工程也已竣工验收,6 米水深全线贯通,实现了即便在枯水期,万吨货轮也能直达武汉。

此时,被卡在中间的长江宜昌至武汉段显得极其尴尬。业内普遍认为,这是长江航运最后一段 " 梗阻 ",也是航道治理最难啃的一块 " 硬骨头 "。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图片来源:湖北 · 日报

为什么长江上游、下游都能畅行,只有中游 " 卡脖子 "?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水深提升至 4.5 米后,将在多大程度上改变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航运版图?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01

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1062 公里)的省份,湖北是名副其实的水运大省。2024 年水路货物运输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增长 8.9%、9.5%,达到 7.6 亿吨、5470 亿吨公里。

但另一方面,湖北又 " 苦 " 长江久矣。

曾有论文指出,其所处的长江中游流域内段河型众多,河床组成复杂,天然节点较少,两岸抗冲性弱。

同时与大小支流、湖泊相连,众多因素导致该段河床演变剧烈,洲滩变迁频繁,滩多水浅,航槽极不稳定,碍航情况频发,历来是长江航道治理的重难点。

早在 2014 年 4 月,湖北为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动沿江经济社会发展,针对长江 " 中梗阻 " 问题,提出了 "645 工程 "。2016 年,"645 工程 " 被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和交通运输部水运 " 十三五 " 发展规划。

所谓 "645 工程 ",即为武汉至安庆 6 米水深、武汉至宜昌 4.5 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当地交通运输部门曾算过一笔账——

"645 工程 " 实施后,1.3 万吨级内河船和 1 万吨级江海船将直达武汉、5000 吨级内河船直达宜昌。投入运营后(按 20 年测算),航运直接经济效益达 547 亿元,沿江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还将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2030 年、2040 年将可节约船舶能耗约 4 万吨、4.2 万吨。

去年 4 月,长江武汉至安庆段 6 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满足万吨级船舶常年通航需求,让武汉从 " 河港 " 变 " 海港 "。剩下这一段 4.5 米的水深目标,却也是最难啃的 " 硬骨头 "。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图片来源:中国 · 交通报

从地图上看,长江宜昌至武汉段全长约 612.5 公里,约占长江干线航道的 1/5,整体呈现 V 字型,以岳阳城陵矶为交点,一边连着荆江,一边连着长江城陵矶至武汉段。该航道蜿蜒曲折、滩多水浅,仅能满足 5000 吨级船舶季节性通航,枯水期甚至只能满足 3000 吨级。

其中,宜昌至荆州之间的长江枝江段,每年枯水期都存在 " 坡陡流急 "" 反复落淤 " 等问题,成为制约长江航道通过能力的 " 中梗阻 "。去年 9 月,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也已全面开工。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02

升级航道并非湖北的 " 唯一选择 "。

在湖北省谋划中,更加便捷的线路是 " 截弯取直 " 重新修建一条横向的荆汉运河,在当地看来,这将有效解决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碍航问题,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

事实上,早在 2015 年,在鄂专家团队便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至今,项目已谋划近十年之久,却迟迟未正式纳入国家规划。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图片来源:湖北 · 卫视

究其原因,修建 " 荆汉运河 "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航运等多方面,也将对长江中游多省,特别是湖北、湖南两省的水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项目规划要统筹考虑各方利益。

一个例子是,从地图上看,荆汉运河的 " 拉直 ",刚好跳过了湖南第一大港岳阳城陵矶港。城陵矶港去年货物进出港量超过 1 亿吨,占湖南水上货物进出港量的 65% 以上,在湖南港口中占据重要地位。

不过湖北并未放弃,去年 8 月,湖北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强调加快谋划实施荆汉运河项目,积极推动项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对比此前,这次表述多了 " 加强向国家部委的汇报衔接和兄弟省市的沟通对接 " 相关内容。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余家祥向城市进化论表示,荆汉运河在船舶大型化效益、代替陆路运输方面将产生直接的持续的经济效益,但运河初期一次性投资巨大,且维护成本较高。由于荆汉运河还处于前期谋划阶段,替代方案就是现有河段进行航道整治。

随着技术的进步,4.5 米水深也不是长江宜昌到武汉段的 " 天花板 "。

近年相关专家就长江城陵矶到武汉段航道水深提升至 6.0 米展开了可能性研究,这也是湖南更乐见的方案。如果城武段航道水深能从 4.5 米升级到 6 米,意味着万吨级船舶可以从武汉进一步上溯至岳阳,相当于湖南也拥有了 " 海港 "。

在余家祥看来,从长远来看,长江中上游 6 米水深在技术上具有一定可行性,在当前来看也有其必要性,可以作为一个中长期目标,配合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循序渐进推进。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03

内河航运时代,很多内陆省份纷纷定下 " 通江达海 " 的目标。

湖北作为老牌水运大省,提出要以建设三个 " 丝绸之路 ",打造新时代 " 九州通衢 ",其中之一就是 " 水运上的湖北 "。

不只是长江宜昌至武汉段航道,不久前,汉江雅口枢纽二线船闸工程初步设计获得湖北省发改委批复,标志着汉湘桂内河水运大通道湖北段项目前期工作再获突破。

所谓 " 一寸水深一寸金 ",水运被认为是目前价格最低的运输方式。湖北媒体曾做过比较,中部六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 GDP 的比率中,湖北是最低的,其次是河南、安徽、湖南、江西。山西水运条件相对较差,也在这一指标中排名垫底。

随着 4.5 米标准化航道全面铺开,不仅 5000 吨级货轮可以满载穿梭于武汉和重庆之间,大宗商品运输成本下降,沿线产业带联动更加紧密,还推动港口向大型化、智能化升级。

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图片来源:摄 · 图网 500922012

去年,随着黄石港货物吞吐量突破 1 亿吨,加上此前破亿的武汉港、宜昌港、黄冈港,湖北的亿吨大港多达 4 个,数量为长江中上游最多。而且荆州港 2024 年货物吞吐量为 9023 万吨,距 " 亿吨级 " 只差临门一脚。

如何分工合作,余家祥表示,武汉港的定位是重点打造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和水水中转。宜昌港定位于三峡翻坝转运枢纽港,黄石港定位于内河大宗散货多式联运港,黄冈港定位于长江中游矿建材料集散中心。通过港口功能定位区分,实现区域之间相互协同,可以更好发挥湖北 " 九州通衢 " 的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禀赋。

就在不久前,武汉印发了《武汉市推动长江中游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 2025 — 2027 年 ) 》,锚定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的目标,提出打造现代化国际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在余家祥看来,可以借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经验,重点发展北外滩航运服务总部区,以国际航运服务大厦为引领,以航运交易和金融为特色,以航运总部经济为核心,以航运功能性机构引进为重点,引领航运中心发展。

按照湖北年初的规划,今年将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00 亿元,新增港口通过能力 2000 万吨,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 2300 公里,港口集装箱通过能力达 600 万标箱,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 15% 以上。

记者| 肖纯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打通“最后梗阻”,老牌水运大省“吨位”升级?》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