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生物CEO:创新药出海热度会持续,但不是分子好就可以出海

药明生物CEO:创新药出海热度会持续,但不是分子好就可以出海

hyde1088 2025-09-05 装修心得 2 次浏览 0个评论

“70%与CXO合作的中国出海资产背后都有药明生物的身影。BD需要两个公司接触,买方通常会来调查卖方的数据,就会来查我们这边的数据,我们可能比外界早两三个月知道有出海交易。”

9月4日下午,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创新药出海的热度还会持续。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

今年以来,以对外授权为主的BD交易成为国产创新药行情的关键因素。9月1日,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在2025年“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上表示,目前,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跃居全球第二,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对外授权总金额已接近660亿美元。全球市场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度正在不断提升。

创新药BD除了给研发药企本身带来直接的价值兑现,还带动了医药行业的“送水人”CXO赛道。以药明生物为例,此前发布的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6.1%;实现净利润27.6亿元,同比增长54.8%。同时,药明生物将2025年全年收入指引从12%至15%上调为14%至16%。

陈智胜介绍,跨国大药企收购本土创新药项目后,并没有找欧美CXO企业,反而在加大对药明生物的投资。比如,一个创新药项目,最初只考虑中国市场,“客户给我们一千万人民币的合同订单,但是到了美国市场以后,可能就变成了一千万美元,甚至两千万美元,我们已经有好多这样的例子”。另外,很多BD交易的双方都是药明生物的客户,药明生物对这类客户也非常有把握,“基本100%都留在我们这里。”对于公司来说,未来几年的业绩发展,这些是很重要的加速因素。

曾有业内声音认为,BD出海是卖中国创新药的“青苗”。对此,陈智胜认为,BD出海对中国企业是加分项。除了1%的头部企业之外,当前,中国很少有企业有能力单独在海外做某个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这种产品的海外权益本身对于这家药企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如果有其他药企愿意真金白银买下来,这是好事,最终可以反哺企业甚至行业的持续发展。此外,跨国药企80%以上的管线都是买来的,“不买中国的,就买美国的,买欧洲的”,BD出海对中国药企来说,是一个能力的证明。

“BD交易有一个比较微妙的点是,药企是不是能熬到价格更高的时候卖。”陈智胜表示,由于各种原因,一家药企可能在今年只能卖5000万美元,两年后可能卖2亿美元,但问题是企业还能否支撑后续的研发投资来赚其中几倍的价差。

在一项BD交易中,首付款以及潜在最高总金额最受外界关注。在影响BD交易金额的因素中,CMC(化学、生产、控制)就是一个关键方面。通俗理解,CMC就是确保药物“稳定造出来,且造的都是好的”的一套体系。陈智胜表示,很多人以为分子好就能出海,但实际上出海有很多坑。细胞株构建、病毒清除、分析表征和GMP生产是目前中国生物药企出海CMC问题的主要痛点。药明生物遇到的一个最极端的案例是,买方在引进项目后,细胞株转到药明生物平台上重新开发和生产临床试验用样品,相当于买方额外花了一年的时间解决CMC的问题。

“生物药企业一定要以最高标准来做药,现在在CMC上省小钱,将来可能就会亏大钱。”陈智胜补充道:“即使是初步验证临床效果好的药物,如果缺乏强有力的CMC支持,也可能难以吸引授权合作伙伴。CMC造成的未知风险是前几年创新药出海交易金额打折扣的重要原因之一,最近两年创新药出海交易的价格越来越高,也是因为这些潜在的未知风险越来越小。”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药明生物CEO:创新药出海热度会持续,但不是分子好就可以出海》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